欢迎光临吉林城市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洗菜做饭、种植花草、修剪头发,大学生劳动课补习生活技能

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记者发现,除了中小学校,高校的劳动教育也正在丰富中:洗菜做饭、种植花草、修剪头发……劳动者走上讲台,手把手教大学生劳动。

“高校开设劳动教育课”新闻一出,引发热议。有人诧异,现在的大学生怎么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也有人肯定,高校拿出一定学时教劳动,学生独立生活后会受益良多。

现象:大学生连洗衣机都不会用

上大学不会用洗衣机、做菜把盐当成糖、床单需要妈妈铺……这些事听上去像“笑话”,其实是一些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在本市某大学就读的小张都会背着一个旅行包往家跑。鼓鼓囊囊的包里除了装书本,还塞着几件脏衣服。“孩子在校学习任务重,没时间洗衣服。天气也越来越冷了,厚衣服不好洗。”小张的母亲口中说着理解,脸上尽是无奈。她拿出包里的脏衣服,放进洗衣机,又将孩子衣柜里的干净衣服叠好,放进包里。随后还要赶着做顿热乎乎的饭菜,“犒劳”一下孩子。

类似这样的家长“包办”孩子衣食住行情况,已经司空见惯。记者采访了多名大学生,发现多数都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有的刚上大学不会套被套,把家长带进宿舍帮忙收拾床铺;有的从没下过厨房,不会切菜害怕开火。即便如此,有些家长依然表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的事只要家长能帮忙做的,就都不成问题。

50多岁的市民霍先生认为,现在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多源于家长的“娇生惯养”。他说自己上小学时就已经学会了烧煤取暖、喂鸡放羊、生火做饭,“当然,时代不同了,但也不能因为时代的进步,让孩子的生活技能退了步。”他认为,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多参与家务劳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意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自今年秋季学期,北京多所高校开设了劳动教育必修课。

改变:修满劳动课学时才能毕业

理发、做菜、培育植物……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必修课的精彩“日常”。该校为2022级大一新生安排了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课,学生在校期间需修读8学时的理论课程和24学时的实践课程,共计不少于32学时,修读完成后才能毕业。劳动教育课一上线,就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纷纷表示,劳动知识书本上学不到,却是生活必备的技能。

“双手抓紧,对折,用力甩开!”在总务后勤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家政课老师刘丹的口号声和齐刷刷的抖被子声格外响亮,学生们围在三张“教具床”边,学习套被套。撸起袖子,抓住被角,外文学院大一学生薛彤琪跃跃欲试,她按照老师刚刚讲解的步骤模仿,被子却不太“听话”,抓住这一角,另一角又松了,被套和被子始终歪歪扭扭,难以平整。

“套被套比我想象的难得多。”在同学的帮助下,薛彤琪才把被套套好,额头上已经微微冒出汗珠。“以前在家看着爸妈套,觉得这事轻而易举,自己上手才知道还有这么多讲究。”她不禁感叹,上了家政课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以后也要多帮爸妈干家务。

在学校的食堂后厨,烹饪课同样热闹非凡。灶台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齐上阵,向学生展示着美食的诞生过程。几名学生换上围裙和厨师帽,围在案板边,注视着厨师长张连彪展示“蓑衣刀”“推拉刀”等切菜技法。“嗒嗒嗒嗒嗒……”在张连彪精湛的刀工下,薄如蝉翼的冬笋片齐整地出现在案板上,引得现场一阵掌声。

“今天我教大家两道经典鲁菜——冬笋肉丝和油焖大虾,这也是咱们食堂里最畅销的菜。”张连彪从八大菜系的分类等理论知识,讲到各类厨具的用法,再到起锅热油,展示两道菜从切到炒的全过程。很多学生都拿出笔记本和手机仔细记录着细节。

轮到学生们动手,几个小组按照洗菜、切菜、挑虾线、炒菜等步骤各自分工,忙得不亦乐乎。物理学院学生江昊霖负责挑虾线,他一手抓起大虾,一手握着牙签,但滑溜溜的大虾总是从手中“挣脱”,虾线也挑不干净。“你看,我刚才教的是用三指捏住虾,从第二个关节插入牙签,你再试试。”张连彪一眼看出了问题。按照他的技巧,江昊霖顺利地将整根虾线挑出大虾,本来皱起的眉头又舒展开来。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高佳怡第一次开火做饭,面对锅中逐渐加热变红的大虾,她有些手忙脚乱。什么时候改小火、该加多少盐和糖、什么时候起锅……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还好有张连彪在旁耐心指导她一步步操作。最终,一盘色泽诱人、热气腾腾的油焖大虾出锅,香味弥漫了整间厨房。

“味道不错!”听到同学和老师的夸赞,高佳怡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很早之前就想学做菜,只是没有机会。”她说,在烹饪课上学习了最基本的做菜技能,回家可以给父母露一手。

创新:劳动者变身老师传“绝活”

如何把一道油焖大虾做得色香味俱全?怎样把濒临枯死的花草救活?想要叠出好看的“豆腐块”有什么秘诀?生活上的这些事儿,一线劳动者最有发言权。记者注意到,在高校的劳动教育课上,食堂大厨、花匠园丁、宿管阿姨等纷纷站上讲台,把自己的独门绝活和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学生们。

“给你们讲课压力很大,同学们回答越踊跃,我越放松,提前谢谢大家了啊!”上周六晚6时,花卉培育课准时与北京师范大学大一新生见面。学校总务后勤物业服务中心绿化保洁部员工宋秀华用一句朴实的开场白,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表达了内心的忐忑。在他身后,朝夕相处十余年的绿园温室大棚化身互动课堂,数十株形态各异的花草整齐摆放,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宋秀华带着学生边走边看,仔细讲解每株植物的喜好特点。“这看着像发财树,我之前在宿舍养过!”学生白宇婕指着一株“小树”抢答,又小声嘀咕了一句,“可惜它总是掉叶子,没养几天就秃了。”宋秀华接下话茬,向她询问发财树的生长环境,试图找到掉叶的原因。“我把它放在了宿舍的窗台边上,看着土里干就浇点水。”

听了学生的话,宋秀华提醒:“植物对温度、湿度都是有要求的。”他说,发财树喜欢温度适中、水源充足的环境,夏季天气热,空气干燥,要注意遮荫保湿;冬季降温容易发生冻害,应该放到室内较温暖的环境种植。“同学们,每一株花草都是生命,在养之前要了解它们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宋秀华语重心长地说,这也是开设这节花卉培育课的意义。

一堂45分钟的课很快结束了,学生们都有些意犹未尽,纷纷围着宋秀华提问。“下节课记得把宿舍的绿萝拿来,我教你怎么土培。”把最后一位学生送出大棚,宋秀华喝了口水,就开始收拾大棚,把盆栽植物复位。“植物被精心呵护就长得好,你不上心,它就耷拉着叶子,没生机。”宋秀华笑着说,看到学生对植物种植这么感兴趣,他越讲越起劲,紧张的情绪也慢慢缓解,以后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有意思的植物课堂。

观点:大学劳动课实则是“补习”

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着劳动教育。北师大总务部副总务长郑恒山介绍,近年来,该校持续开展“学生进后勤”等活动,累计已有五六万名学生参与其中。自2022年起,该校设置劳动教育必选课程,每学年可覆盖约2400名学生。“授课老师都是来自一线的总务人员,能够向同学们传授最实用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意识。”他说,该校将持续探索,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针对授课老师进行专项培训,使劳动教育课程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随着劳动教育课程走热,关于“这门课该怎么上”的讨论也越来越多。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大学开设劳动课,实则是“补习”。家长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负担起更多的责任,减少大包大揽,帮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如果学生在家里连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做,全部由父母包办,学生是难以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的。”他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技能,仅靠劳动课的课时远远不够,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社区实践、课后服务,加强学生自主生活、自主管理能力,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吉林城市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吉林城市新闻 cc.csrib.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