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林城市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美团的机会

来自京东等的竞争、美团闪购和海外业务的扩张,都可能将拖累美团的利润表现,但如果美团能顺利应对这些竞争和挑战,实现业绩增长,这反而成为美团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因中短期因素而影响市场表现,也将给投资人带来机会。

本刊特约 谷雨轩/文

最开始关注美团(03690.HK),还是腾讯控股2022年三季度宣布2023年要将持有的美团股份分红给股东。作为腾讯股东,也就会在2023年初自动直接持有美团。

经过对美团两年多的观察思考,尤其是观察到2024年美团和抖音在到店业务上的竞争告一段落,2025年京东进军外卖业务,反而让我看到了美团拥有宽阔的护城河。

竞争在加剧

在2023年,美团开始有了变化。当年业绩大幅提升,核心本地商业总收入增加了28.7%到2069亿元,经营利润387亿元,同比增31.2%。

重点是新业务的亏损,从283亿元减少到201亿元,新业务的减少亏损,主要是在营收规模扩大下成本没有同步增加。新业务营收从591亿元增加到698亿元,成本从875亿元增加到900亿元,显示出经营效率的提升。

核心业务利润上升叠加新业务亏损减少,带动2023年整体经营利润从亏损58亿元到盈利134亿元。

2024年,美团核心业务高速增长,新业务继续扭亏。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同比增长20.9%达 2502 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了35.4%,达524 亿元,经营利润率由 2023 年的 18.7% 提升至 20.9%,显示出高质量增长与运营效率的提升。

到店业务有了非常亮眼的成长,订单量同比增幅超过65%,年度交易用户数及年度活跃商家数均创下历史新高,美团在与抖音的竞争中胜出,战争告一段落。

新业务收入873亿元,增长25%,经营成本946亿元,仅增长5.1%。亏损大幅减少到72亿元,运营效率的提升是亏损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从销售费用上看得比较明显,销售费用从586亿元增加到639亿元,同比仅增9%。其中推广、广告及用户激励仅增加了7.4%,反映了竞争态势稳定后,美团在推广与补贴方面的费用下降。

从美团近几年的经营情况看,即使没有京东进来搅局,美团的利润增速也不可能像过去两年那么惊艳了。

主要是本地核心业务自2024年二季度以来,就有比较高的业绩,2024年二、三、四三个季度都维持在比较高的基础上,环比还略有下滑。

还有新业务的减亏效应基本结束,海外开始启动扩张,预计前期基本上是亏损。亏损削减过程看起来结束了,对利润的提振作用也就小了。

再加上京东入局,美团全年利润的增速也可能很低。

京东下场做外卖,进展较快。截至2025年6月1日,京东外卖宣布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大关,平台入驻餐饮门店量超150万家(美团1450万家),全职骑手团队规模达10万人,并计划进一步扩招至15万人。自4月15日的500万单起步,京东仅用了47天便跃升至2500万单,称得上气势如虹。

5月26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已超4000万,其中茶饮订单占比25%,非餐品类订单增长“远超预期”。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美团的日订单似乎也没有下降,每天基本上在8000万-9000万单。

几家平台的订单量都在增长,补贴大战刺激了更多增量需求,美团管理层在一季度业绩会上说,“更多中频用户提高下单频率,成为高频用户”。

创办人王兴在业绩会上表示:“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这场竞争。……似乎每个互联网玩家都想在这个游戏中投入他们的100亿元。这意味着这场游戏的胜者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而我们计划成为胜者。”王兴还称, “只有能够有效激活消费者、商户和配送网络这三大支柱飞轮的平台,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我们对我们的规模优势和基于需求的网络的竞争力充满信心。我们对我们的外卖业务以及更广泛的美团即时购物业务的未来增长潜力保持信心。我们行业领先的配送网络和持续的运营提升,我们处于有利位置……我们相信,在行业不理性补贴阶段结束后,消费者会选择提供最广泛选择、最佳体验和最可靠服务的平台。”

在这样的白刃战中,利润必然受影响。

王兴预计,“第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将从第一季度的水平放缓,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在第二季度将同比下降显著 ”。

京东5月份又开始进军本地生活,切入美团利润最丰厚的到店业务,京东要以外卖为突破口,带动电商、到店业务的飞轮转动起来,最后的战场恐怕要落在零售上,双方未来在即时零售上必然还有一战。

在京东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京东CEO许冉表示:“已经逐渐看到外卖对于京东平台的拉动作用和转化率,公司十分振奋。”

鉴于京东外卖业务的迅速上量,对京东电商的提振作用(更高频打开APP带来电商销售增长),还有双方未来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必然一战,那么即使中短期内外卖业务持续亏损,京东也不会轻言放弃。

那么,对美团来说,影响的就不会仅仅是一个单一季度,预计2025年整体业绩都会受到影响。

即时零售新战场

2018年美团闪购推出以后,已扩展到许多品类,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像鲜花、水果、生鲜这类商品,天生就很适合即时零售模式。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团闪购的总交易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亿,其中年轻消费者,即90后,占了三分之二;非食品品类的订单增长超过了60%。可以说,即时零售已经成为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渠道,以及年轻一代所信赖的生活方式选择。

美团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甚至称:“即时零售的发展大势是挡不住的,‘30分钟送万物’创造的新体验一定会满足更多用户需要,把那些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扫进历史垃圾堆。它代表着生活的高确定性,即无需计划、无需囤货、万物随时送达。”

但这个业务为什么之前没人做呢?因为太难了,需要一家家的线下店铺去谈,教会人家开店、上货、更新、促销;没规模没订单商家没意愿,没供给消费者不来,是一个又苦又累又慢的生意。不过,正因为前期又苦又累又慢,一旦做成规模,后来者再想挑战,就难如登天了。

美团的生意基本上都是如此,前期需要做大量繁琐细致的动作,但一旦贯通,收益持久而巨大。未来,美团将努力追求实现“即时配送业务单日超过一亿单”的目标与愿景。按照王慧文的说法,外卖单日1亿单,再加上即时配送1亿单,每单赚1块钱,一年就是730亿元。

6月23日,美团宣布将全面拓展即时零售,推动零售新业态提质升级,包括闪购业务将继续拓展品类,小象超市逐步拓展到所有一二线城市等。

在即时零售市场上的竞争,不仅是美团和京东,还包括阿里。同样在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即日起,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此前,阿里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宣布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五一前夕联合饿了么加入与美团和京东的即时零售大战。

从目前的竞争情形来看,美团外卖业务所建立的高频流量与配送网络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以中国市场为例,外卖业务的高频流量带来了庞大的用户群,有效降低了其他低频业务的获客成本,同时有效推动了其他业务的发展。此外,通过外卖业务建立的“30分钟配送网络”可以帮助公司将服务扩展到更多类别。

美团在外卖、到店、即时零售这些领域积累的运营资源和能力,渐渐成为后来者不可逾越的护城河。以外卖的强劲飞轮推动到店、零售等业务,然后这些业务又反过来增加了美团的流量,加强了平台的黏性,用户心智被牢牢锁定,吃喝玩乐都在美团。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团这种平台的商业价值,被低估了。未来,美团这种掌握了人们生活流的平台,有机会不断抓住社会涌现的新机会,无论是零售或是AI甚至机器人。

海外扩张

美团未来几年的另一个看点是海外扩张,用王兴的话说:从长远来看,美团注定会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但我们并不着急。

境外业务Keeta进入中国香港市场不到一年,便实现市占率第一的成绩。其主要竞争对手Deliveroo在2025年3月宣布退出香港市场,美团的主要竞争对手只剩下foodpanda 。

Keeta能后来居上,依赖的还是美团的规模优势,以更高薪资吸引外卖员、商家与Keeta签订佣金率更低的合同、为用户提供更高的补贴和更低的价格。

2024年底Keeta正式登陆沙特,目前在沙特9个城市开展业务,几乎覆盖沙特所有100万+人口的城市,Keeta已稳居市场第三名,目标是尽快成为市场第一。

以巨大体量的中国市场为基础,并以中国市场提供的“弹药”实行低价服务,然后迅速提升规模击败对手,再完成市场的绝对领先。而且,美团无论是资本还是运营效率上都领先对手,可以对海外对手进行降维打击。

美团还在5月宣布进军巴西,未来五年投资10亿美元。巴西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国家,总人口2.16亿,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在外卖方面,巴西市场规模位居前五。

而在Keeta外卖业务海外拓展的基础上,小象超市海外版Keemart也在6月开启出海征程,已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两个区域测试上线,后续将向其他地区扩展。

王兴认为,外卖业务的多年发展已经证明其有着一条明确的变现路径。而在中东等海外市场,当地用户更愿意为服务付费,外卖平均订单价更高,外卖企业的利润率也高于中国市场。

个人认为,美团10年后赚到千亿规模的利润,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那么当下,京东的竞争压力、美团闪购和海外业务的扩张,都将可能拖累美团的利润表现,因为这些中短期因素利润下滑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反过来或会给投资人带来机会。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本文刊于06月2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吉林城市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吉林城市新闻 cc.csrib.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